阅读: 36 发表于 2024-09-15 17:50
这几年,欧博allbet提到“美国春晚”这四个字,想必很多人已经不陌生了,这特指美国的“超级碗”(Super Bowl)冠军赛。
第57届NFL超级碗于北京时间今天7:30正式打响,由费城老鹰对阵堪萨斯城酋长。乐坛天后蕾哈娜复出首秀等看点让赛事保守收视数达到1.15亿,现场票价也直追历史第一贵。在转售平台,VIP包房门票一度炒至40万美元。
据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之前公布的数据,“超级碗”被估价4.7亿美元,继续稳坐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宝座,其价值比奥运会(2.3亿美元)和世界杯足球赛(1.2亿美元)相加还要高。这么火爆的“超级碗”,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超秀:娱乐和体育的双赢
每年的超级碗,除了最终全国冠军的争夺,人们最关注的便是中场秀了。据“超级碗”官方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观众观看比赛是为了欣赏中场秀。究其原因,我们来看看表演的名单便能知晓。
本届超级碗中场秀是歌坛天后蕾哈娜阔别六年的大型回归,这也为现场带出一段戏剧性的花絮——NBA巨星詹姆斯是蕾哈娜的知名歌迷,他当天也在现场为偶像和好朋友疯狂打call。有趣的是,由于刚刚拿下历史得分王便连休两场,现场观众们似乎对詹姆斯并不买账,镜头给到詹姆斯时,现场一度响起了嘘声。而詹姆斯则用一个招牌的“戴王冠”动作对球迷进行回应,似乎在说,任你们怎么嘘,欧博百家乐我也已经是NBA历史得分第一人。
蕾哈娜之前,超级碗中场秀的大腕名单都是如雷贯耳——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碧昂斯、U2等,都是音乐界的巨星。所以为什么说是“美国春晚”,这或许和我们在春晚等待偶像出场,是同样的感受。
中场秀的举办,是一场多方的共赢。随着“超级碗”影响力的逐渐提升,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多,中场秀也成为了许多明星展示自己、提升自己价值的舞台,同时也能巩固自己的人气。正因如此,众多音乐大腕才愿意无偿演出。而对于“超级碗”而言,如果仅将自己定位为体育赛事,发展终归会有瓶颈,而将体育赛事娱乐化,更能吸引歌迷、影迷等其他群体的关注,为品牌推广注入新活力。
每秒钟烧掉23万美元的广告
除了震撼的中场秀,“超级碗”另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便是广告了。当我们提到国内节目插播的广告时,很多人都会选择换台,或者休息片刻。但“超级碗”的广告,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甚至愿意牺牲看比赛的时间去洗手间,而不愿意错过广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差,便是广告本身的差距。
2023年,直播此次比赛的福克斯体育将每30秒广告的价格定为700万美元,创下“超级碗”历史最高价。相当于每秒钟烧掉23万美元。但各个公司仍然在挤破头去竞争,需要参与竞标才能获得广告位,可见超级碗的影响力。
“超级碗”的插播广告,都是各个品牌公司为比赛量身定做的,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纵观近几年较为成功的“超级碗”广告,多数都是以大片式的制作,用故事性或话题性的表达去打动消费者的。
除了粉丝众多的明星,“超级碗”的广告主们还将自己的态度展现给了观众,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却着实增加了品牌曝光量。有一年某啤酒品牌就撤掉了温情牌,讲述了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作为美国新移民的辛酸故事。而某民宿租赁平台则推出了一则幻灯片式的广告,告诉大家无论是何宗教、国家、年龄,只要我们愿意包容和接受,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接受(We Accept)”这一概念完美契合了其分享经济的本质。
正是因为这样高质量的广告,也就让广告成为了一种文化,更成为了“超级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牌商靠优质广告吸引潜在客户,转播公司和联盟则赚足了巨额广告费,而观众们从广告中获得了享受,同样是皆大欢喜。
新媒体抢占收视率
有了中场秀、优质广告和精彩比赛的内容支持,近几年的“超级碗”也借助移动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发展,添加了很多新东西。
去年的超级碗在美国一共有9200万人观看,是最近10年以来的最低收视率,但收视率创造新低并不意味着大家不看超级碗了,而是因为很多人看超级碗的形式从电视换成了新媒体。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去年新媒体流量刷新了纪录,累计观看时长超过10亿分钟,这也是历史最长的超级碗观看纪录。
现在的“超级碗”早已不再局限于比赛的那块场地,或是直播的三四个小时。在“超级碗”正式比赛之前,各大品牌商便会将一些广告片段放到Youtube上播放,并吸引观众到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上进行讨论。而到了比赛正式开始,脸书和推特便成为了全世界观众交流的主要阵地。在“超级碗”比赛期间,推特上关于“超级碗”的广告推送高达百万,而脸书上同样参与人数众多。因此,各大广告主也将重心放在了新媒体渠道上,研究如何将广告的效应最大化。
今年蕾哈娜更是在表演之余不忘补补妆,给自己的主业带带货,也是进一步把明星效应推到极致。
“超级碗”早已超出了单纯的体育范畴,他是娱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有最炫酷夺目的舞台和明星,有用心的广告,有新技术的推动。如此文化与技术的结合,“超级碗”品牌依然稳稳地走在成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