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4 发表于 2024-11-29 13:31
艺术节大合唱。
2016年5月19日、20日,欧博官网一年一度的宋庆龄幼儿园国际幼儿艺术节和宋庆龄学校国际艺术节先后两天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3-12岁的少年儿童参与了演出。
宋庆龄幼儿园园长、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蓉对澎湃新闻()说,每年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都是宋庆龄幼儿园和宋庆龄学校孩子、家长与老师们共同的盛典,“大剧院这个国家级舞台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
宋庆龄学校第六届国际艺术节2016年5月20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本次艺术节以“经典 未来”为主题,图为学生们在表演话剧《灰姑娘》。“孩子们享受着艺术带来的激情与快乐,享受着努力后的成功,享受着身为团队一员的荣耀。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孩子们人生的一份历练与收获。他们拥有了团队的责任感、归属感与展现自我的自信和自如。”封莉蓉说,“让每一个孩子高瞻远瞩,心中有梦,是学校永远的追求。”
大休息环节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运动嘉年华。在上海赵巷特色居住区,有一座美丽且优雅的校园——宋庆龄学校。校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完美结合,并有多功能体育馆、室内温水游泳馆,电子阅览室、自然科学实验室,剧场、广播电视演播厅数字校园系统和舒适的学生公寓。
每天早上十点,宋庆龄学校的孩子们都会从教室里出来,呼啦啦地冲到操场上,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呼啦圈、有的躺在草坪上晒太阳、有的坐在树下谈天说地……这是宋庆龄学校特有的大休息环节,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在这30分钟里,我们没有给他们太多的规定,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自己决定!”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蓉说,但在背后是老师团队的辛勤付出。
为了让学生们走到阳光下,尽情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自信,5年前宋庆龄学校推出了大课间活动。如何让孩子们在尽情玩耍的同时,又保障他们的安全,老师们动足了脑筋。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终于形成了一套“三多”方案,即多岗位实时监控+多点技术监控+多点教师参与互动。“孩子们在自由地玩乐的同时,每位老师都有一个固定的岗位,担任着安全指导员的工作。”宋庆龄学校副校长童晓红说。
2015年12月,由中国福利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宋庆龄樟树奖颁奖,封莉蓉成为五位获奖者之一。
“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拥有与世界对话的基础。”封莉蓉说,30多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倡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探索融合世界教育之长的多元文化基础教育,在传承与融合中形成教育特色。
上海宋庆龄学校由中国福利会全资兴办,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学校贯彻宋庆龄“实验性、示范性”方针,面向国际、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翻看宋庆龄学校的校历,会被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古诗吟诵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所吸引。“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情怀,我们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活动,引导孩子们过好中国节、做好中国人,这种记忆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封莉蓉说,“孩子们的中国情在这一个个活动中被积淀下来,丰满起来。”
国际学校游泳比赛。宋庆龄学校把古诗文经典融入语文教学,还把民间体育活动融入体育课程,把民间艺术融入美术课程,把民乐、民族舞蹈融入音乐课程,并开发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iPad校本教材。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馆、国画社、京剧社等各类兴趣课程和学生社团了解中国文化,他们还亲自设计了极具中国元素创意表达的iPad教室。
在与姐妹学校美国普纳荷学校的交流互访中,师生们还通过教授中文、书法、编中国结等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带进了美国的学校和社区。
每周四给家长发一张表
每逢周四,宋庆龄学校的教师都会发给家长一张表,上面记录着孩子的各科成绩和每日表现,包括语、数、外,物理、化学等。“我们每个老师会把这一周学校里的新知识有哪些,有哪些复习,欧博孩子在这一周的学习表现,通过表单的形式反馈给家长。孩子回去以后,无论是复习还是跟家长交流都会有针对性。”宋庆龄学校初中部教学处主任李敏敏说。
从招收首届初中班级开始,宋庆龄学校便开始尝试这张学生每周学习生活反馈表,到现在已经坚持了3年多,成为每一个学生独一无二的成长册。通过这张反馈表,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的不足在哪里,去找到自己补充的方法。
“老师在反馈表上融入很多心血,我们的观点是:要让学生不做题海战,老师就要做题海战。”宋庆龄学校副校长陈建豪说。他曾用三年多时间,把一个数学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培养成了优秀的数学竞赛能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要宽容孩子慢慢地走,要给孩子信心:只要你努力永远来得及。”从教30多年来,宋庆龄幼儿园园长、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蓉一直坚持要有耐心更沉得住气去做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文理并济,让学生内生幸福感。”封莉蓉说,学校秉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办学理念,培养有中国情怀,但同时也有国际眼光和全球意识的人才。
学校重视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和上海日本学校的交流活动,还是到社区甚至到国外交流,面对重大活动时总是把孩子“推”到前台,“课间休息时我最大的快乐是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地奔跑;有了重要机会时给孩子们一个个能展现潜力的舞台,见多识广的他们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封莉蓉说。
第十七届宋庆龄樟树奖获奖者合影:最右为封莉蓉校长。【对话封莉蓉】
“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应该弥漫在校园中,是浸润式的”
澎湃新闻:宋庆龄学校所秉持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办学理念是由何而来的?
封莉蓉:“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出自于宋庆龄先生,这是她留给我们宋庆龄学校的文化。所有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一定是知道的,她们一肩挑的是孩子的人生,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有幸福的童年、幸福的少年;而另一肩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里的老师是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
澎湃新闻:宋庆龄学校在办学之初的初衷是什么?
封莉蓉:宋庆龄学校在创办的时候,我们就在思考,像我们这样的机构长期研究关注孩子,对教育中的两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应该有所研究、有所贡献:一是关于人的道德教育,人文、文化的教育,要让孩子早期就奠定这样的基础,也就是全人教育,强调现代人的道德、人文素养;二是科学的创新教育,创造性教育,因此数学和科学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并一直在坚持。我们希望我们的课程能够让学生们着迷、有兴趣,希望他们从中学会探究,学会改变,身有责任,心中有梦,这一方面和文化相符合,另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以贯之。
澎湃新闻:如何用爱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封莉蓉:爱是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的灵魂,爱的教育是宋庆龄学校的品质和特质。所以,在宋庆龄学校你会看到,无论是负责哪一个学科的老师,一定会非常坚守从爱出发,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他们一定会非常刻意地去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从环境到课程到师生的关系,让孩子们浸润其中,学会尊重、欣赏、理解、包容,学会去拥抱他人、拥抱世界。
我们常常说的人文素养的教育、道德教育其实不只是说教,是可以做的,它应该是弥漫在整个校园中,是一种文化,是浸润式的。因此在课程中,我们也会非常提倡老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因为要成为一个会滋生幸福感的人,首先一定是得到幸福,同时才会滋生出幸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天才,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
澎湃新闻:你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那么宋庆龄学校在“天才儿童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封莉蓉:如果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才的话,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能的。所以,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要研究孩子,寻找到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台阶。我认为这种教育是非常有特点的。
我们学校的陈建豪副校长,一直在研究资优生的发展。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不同的孩子究竟发展在哪里,怎么让不同的孩子跳一跳能够走上去。比如,有一个孩子刚入校的时候各学科并不出众,陈校长通过观察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潜能,经过三年多的因材施教,这个孩子不仅代表学校在市级竞赛中获奖,同时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他关注每一个孩子,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然后去发现、去推进。
其实这个思想也是宋庆龄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共同认同的教育思想之一:孩子们都是优秀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天才,我们需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
学生表演昆曲《牡丹亭》。澎湃新闻:宋庆龄学校提倡“因人而异”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对老师的要求是极高的,如何让老师适应并践行这一理念带来的挑战?
封莉蓉:的确,因人而异的教育,说起来容易,但是实施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宋庆龄学校的老师们在尽可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差异化教学的环境,追随这个理想是有挑战的。在一群孩子中,老师的心里要能够允许有的走得快一点,有的走得慢一点,而且一直要相信今天走得慢的不是一生的慢,因为你的包容你的相信,于是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包容是很重要的,能够允许孩子有缺陷、允许孩子慢下来,这种宽容就保护了孩子的天性,也给了他们空间去成长。
另外,还应该让每个孩子有特点地发展,如果孩子对某些学科特别喜欢,那就创造条件让他喜欢,让他对学习有兴趣,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出类拔萃,与此同时一定会带动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的。
我们鼓励老师用激励性、鼓励性的方式,带着问题进行教学,每个班都有独创的方法。比如有的班级有专门的黑板,让孩子写出自己的愿望,给每个孩子有表达的机会。在学习中,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孩子自己去纠正原来的不足,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学会跨学科融合。人生没有休息,对学习的兴趣是一生需要的。
澎湃新闻:宋庆龄学校在个性化教育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封莉蓉:我们初中部的老师们把每个星期四开玩笑地说是“黑色星期四”。因为我们学校六到九年级的学生,每周五都会拿到一份由他的语数外物理化学老师汇总的一张本周学习情况的反馈单。
孩子这一周在学校里学到的新知、复习的内容,学习上的表现等等,都会通过这张表反馈给家长。一方面,学生和家长通过反馈单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去找到自己补充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这样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跟家长之间、跟孩子之间建立起一个非常好的信任关系,孩子知道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学科的支撑,家长知道学校在给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如果再有需要还能够得到外部再支撑,学生和家长也知道方向了。
这样一种方式使我们学生和老师之间得到了非常好的一种交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但是确实很累,因为每到周四要把一周的情况反馈下来是很辛苦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从中学第一届到现在,三年半时间,我们一直在坚持和推广这种做法。
另外在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支撑。我们设置了59门选修课,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我们成立了学生们热情参与的九大社团俱乐部;我们组建了深受学生喜爱的九大校队;我们还有20多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贯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参与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并进行发展。
比如,我们在六年级发现一个数学感觉不错的学生,老师们用了三年半时间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课后数学竞赛辅导,这次他拿到了上海初三数学竞赛三等奖,是整个上海的郊县里面唯一的一个三等奖。有一群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和中福会少年宫合作,学校提供数学建模支撑,少年宫提供编程方面支持,组成一个非常好的建模团队,他们在多个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锦标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另外,有的女生文章写得很好,也有音乐方面的天赋,现在一个能自己谱曲,一个和几个同学一起组建了乐队,这些事例都说明,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平台,支撑他们的个性发展。
2015年圣诞节演出。“学校把老师当天,老师才会把孩子当天”
澎湃新闻:听说除了现在的小学部、初中部以外,宋庆龄学校还打算办高中部?
封莉蓉:在2017年高中国际部会招收第一届学生,现在筹备工作已经有很大的进展,比如说关于课程、关于校长、关于高中部发展的规划,基本上都已经定下来了。在课程方面我们主要会采用美国的AP课程。
澎湃新闻:和其他的国际高中相比,宋庆龄学校的国际高中培养目标有什么特别之处?
封莉蓉:我们希望学生的未来有更宽广的发展,希望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希望中国文化在国际中得到分享。因此我们的国际部一定是有中国根的,是中国教育+国际教育。我们将设置中国文化的课,邀请科班出身并对这一领域非常有研究的老师进行授课。我们希望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传播,也希望这些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中国,有中国情怀,但同时也有国际眼光和全球意识。
澎湃新闻:师资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如何评价你的教师团队?
封莉蓉:一个好学校就是由一群好老师堆积出来的,因为她们直接面对学生、影响学生。比如我们初三的一位班主任,在父母相继离世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放弃她的班级,因为她觉得她不能离开她的学生,甚至在她父亲离世的时候,她都还在学校里。照理说在这种和平的时代没有忠孝难两全的考验的,但当你是一个特别有使命感的老师的时候,你就会遇到这种挣扎,忠孝难两全。
另外我们怀孕的女老师都会想方设法把产检安排在周末,就是为了不影响到学生们。她们认为她们一肩挑着孩子的人生,一肩挑着祖国的未来,对她们来说这就是使命,这就是责任,这也是情怀。教育不只在课堂,正是因为有这些好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看法态度等也因此而变得不同。我们领导班子会说一句口头语:“我们把老师当天的时候,老师才会把孩子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