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9 发表于 2025-01-20 17:28
印钞厂高级工艺美术师谈匠心:把事情做好 把糙活干细
社会新闻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年03月27日 12:40
我要分享
原标题:
练习作品:少数民族人像
练习作品
答题人:苏席华
出题人:武冰聪
时间:2018年1月28日
简历
苏席华,欧博1933年生于河北保定,1955年毕业于河北金融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北京印钞厂高级工艺美术师。他雕刻的英国女王头像为中国在国际印钞界博得美誉;宋庆龄肖像被宋庆龄基金会选用;《毛主席在工作》巨幅人像被毛主席故居、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他雕刻的中国第四套人民币100元、50元、10元票面上正面的人物头像,代表了中国最高雕刻技术水平。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系统功勋奖章、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采访手记
3月22日央行发布了一则新闻,经由国务院批准,央行决定自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全部面额在市场上的流通。从1987年到2018年,第四套人民币31年的流通也将画上句号。这套人民币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进一步健全了中国的货币制度,并且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所突破。其中负责雕刻100元券、50元券和10元券中人物肖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北京印钞厂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席华。由他雕刻的100元券,不仅是改革开放之后百元大钞在中国的“复活”,也是毛、周、刘、朱四位领导人的肖像首次一起被选用在人民币上。在这套人民币中,他以娴熟的雕刻手法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成为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雕刻师。在第四套人民币即将与大众告别之时,我们联系到苏席华先生,聊一聊有关他的雕刻故事。
①您1952年到河北金融学院,当时的保定银行学校学会计,后来怎么有机缘开始从事雕刻工作?
这里面有一段小历史。我成长在战争年代,因为当时兵荒马乱,家里就让我休学了。解放以后,我都十七八岁了才去上小学。小学毕业就考到了保定银行学校,这个学校条件很好,不收学费,管吃、管住还给衣裳穿,因为这个学校条件优越,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就放弃了考上的其他学校到那里读书。
在学校里我学了三年的银行会计专业,当时是要学初中的文化课加上大专水平的银行业务课。学了三年,我们就毕业了。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破裂,咱们国家急需发行新的人民币和邮票,厂子里需要人。我们这一批毕业生就从保定直接到了北京的541厂(今北京印钞有限公司),来支援首都工业建设,总共一百多人就都放弃会计专业转行进厂工作了。
进厂后,我最初的岗位是在检封车间当工人,虽然放弃了原本的专业有些可惜,但是因为能到北京来,又是特殊行业的国营企业,环境好、设施全,所以我也很喜欢这里。当时我工作努力、思想进步,进厂的第一年就入了党,一年多以后我就被调到设计室。刚给我调动工作的时候我还很不理解,跟我们工段长说,我在这儿干得挺好的不愿意走。但是工段长说我们这一批学生素质不错,文化水平在当时也算比较高的,设计部门更需要我们去“接技术班,赶超国际水平”,于是我就调入设计部门从事手工雕刻工作。
②您最初是雕刻文字,后来才逐渐涉足装饰、风景和人像雕刻,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当时我们十几个人一起从检封车间调到设计室,每个人分配了不同的方向开始学习和工作。这个部门分成设计、手工雕刻、机器雕刻三部分,我就被分到了手工雕刻的文字雕刻方向。雕刻文字是手工雕刻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往上是装饰、风景和人像,其中人像雕刻是最难也是贡献最大的。当时分给我雕刻文字的工作,我也没有三心二意,就服从分配专心雕刻文字。跟着师父学习了八年后,师父就退休了,欧博娱乐当时正赶上雕刻第三套人民币,我就接过师父的班刻了第三套人民币中5元、10元纸币的文字内容。在完成雕刻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还教了我刻花纹,我就自己尝试,改变了原来一层一层刻的方法,刻出的花纹比当时厂里最先进的万能雕刻机还要好,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所以我雕刻的花纹也被选用到这套人民币里。
当时技术有些闭塞,刻风景的技术人员刻到一定水平可以自然转刻人像,但是刻文字和装饰刻得再好也不能转刻人像。虽然解放后打破了一些界限,但那时候也没有具体的机会可以学多面手,更没有现在的“跳槽”一说。当时从刻文字直接转刻人像很有难度,也为了不影响别人,我就一层一层学,诚恳地找老师求教,先学会了刻装饰,后来学刻风景,最后再攻刻人像。这种取道学习我一直坚持了26年,所以我真正开始刻人像,是从退休前十年才开始的。
③“文革”十年有人批判您“只专不红”,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文革”期间极左思潮严重,我们部门属于技术部门,技术人员也被称为“臭老九”,有一些领导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当时就有一些年轻人对我的学习看不上,在开会的时候旁敲侧击地说我“不突出政治,只专不红,单纯技术观点”。但当时我心里的想法是,都像你们一样脱产闹革命还怎么去赶超国际水平。但是我也没有特别的做法,就选了一个《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作品雕刻出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敬爱,也避过了锋芒。
④雕刻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人像时您非常辛苦,加班加点了120个工作日才完成任务。当时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最开始雕刻文字,在雕刻人像方面属于资历浅的,但是我也希望可以在第四套人民币中展示出自己多年学习的成绩,所以也非常努力。第一个任务是雕刻50元券上面的工农知识分子,我在和上海雕刻家的竞赛中胜出,原版被选用。第二个雕刻10元券时,领导只指派了我一个人雕刻,压力就更大了,不能出现半点闪失,否则连替补都没有,我通过两个多月的精心苦干,按时完成了任务。而雕刻100元纸币上的毛、周、刘、朱四位领导人的头像是当时的重中之重。我们来自北京、上海、四川的多名专家要利用4个月完成雕像。当时我认为采用传统的雕刻技法去表现浮雕风格的人物形象,内容和形式不够统一,显得不够恰当,就下决心打破常规,创新一下,把传统的曲线雕刻技法改为主辅线均采用平行的直线和点来表现。当时时间紧迫,任务重大,我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来就去加班,晚上到10点才下班,天天都要在放大镜下一点一线地精雕细刻13个小时以上。
⑤您最欣赏的人是谁,为什么?
我的视野更多的是关注所从事的行业内,所以最欣赏的人也是在行业内。比如我们传承下来的第一代雕刻家、第二代雕刻家,他们的技术和发展对我产生了很多帮助和影响,所以我比较崇拜这些人。社会上我欣赏的人也有,比如节目主持人,他们知识面广、会说话,但是我们从事的行业不一样,优点不同,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我都很欣赏。
⑥很多人称您为“大国工匠”,您怎么理解“匠心”?
我认为“匠心”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就像我完成补钢修复工作,它并不具有艺术性,就是细致的一点一点做好。像在雕刻人像时,几个月下来总是不离开这一小块地方,很辛苦,但是也要保证完成质量不出问题。“匠心”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把事情做好、把糙活干细,这也是对技术人员的一种要求和鼓励。
⑦对于培养后来人您是如何做的?
在这方面我确实做出了努力,可以说我打破了由美国雕刻师传授的手工雕刻分三六九等的分工界限。从我教徒弟教刻文字的时候开始,就对他们说刻文字也要为刻人像打基础,不能像我那样跑马拉松似的学技术,更不能像我的师父一样一辈子只会刻文字。我还为他们安排学多面技术的训练,为刻人像做铺垫。后来我担任了设计室的副主任,那时候人像雕刻的人才青黄不接,我就组织有一定雕刻基础的老中青雕刻人员全部投入攻刻人像技术,提高了刻人像的整体水平,为后来刻第五套人民币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雕刻第五套人民币50元券上的人像时,根据总公司的要求,设计室派了两位青年设计师竞争雕刻,我担任他们的指导。其中一个青年雕刻师在刻第五套人民币50元券毛主席像时,第一块版把整体线纹间距刻宽了,这样人物的皮肤质感就表达不到位,只能作废。后来我告诉她一个能确保成功的线纹当距数值让她换版重新刻,最终她的作品被成功采用了。后来雕刻的5元券,这位雕刻师在雕刻毛主席像时把颞部版纹间距刻宽了,这样刻出来整体线纹当距不相称、影响形象,但是当时重新刻已经来不及了,我急忙传授给她我的“补钢绝技”,帮她修补、把版纹间距调整好,使她按时完成了任务并最终被采用。在帮助青年雕刻师成长这方面我一直是不遗余力的,也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
⑧您早年的生活经历对后期的雕刻创作有影响吗?
说到这个问题,真的不能忽略家族对我的影响。我的家族虽然算不上名门望族,但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我的曾祖父是贡生,二爷爷是秀才,我的祖父没赶上科举。在这样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家族里长大,所以到解放以后我都十七八岁了,家里还支持我去读小学。由于家庭对我的教育,我才读上了书,有了后来成功的“敲门砖”。
⑨从农民到雕刻界的一代宗师,您认为自己有这么高成就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成功的基础。光有聪明不努力是不行的,要去执着地追求。当然在雕刻这方面可能我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比较强。
⑩您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
是的,我这个人追求精益求精,完美之上再完美的思想非常严重,做事情会较真,这算是我的一个优点,也算是取胜法宝。
⑾如果不从事这份工作您会选择什么职业?
我这个人放在哪儿都是勤勤恳恳、实心实意地工作。一开始我在车间里做检封工作,没有想过还要去干别的,只想着把这个工作做好。检封工作需要眼快手快,我不是特别有这方面的天赋,但也付出了勤奋和努力。后来开始做雕刻,也没有挑拣,让我刻什么我就刻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努力把它做好,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我工作的这个环境里,我最想做的就是刻人像,现在也努力做到了。
⑿怎么描述您退休之后的生活状态?这段时间您做了什么事情?
我自己没什么特殊的爱好,就是上小学的时候写字比别人好看一点,退休之后返聘的十几年里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了,所以在家就把笔捡起来重新练字。那时候整理了家里老得掉渣的字帖,这里面有一百多年前我太爷爷和爷爷用过的字帖,有的被雨淋过,有的被虫子咬过,我把皱皱巴巴的字帖展平整了再裱好,就装订成册,用它们练字。后来也能给家里人和老乡写一点“家和万事兴”之类的条幅。
之后我也刻过图章。当时我们厂里的总工程师调走的时候,一定要找我给刻一个图章。我说我是刻钢板的怎么能刻得了图章呢?但是他坚持要我刻,把买的石料也给我拿来了,我就不好再推辞,自己置办了一套工具,还用刻钢板的刀子来刻图章。说老实话,我刻出来的能看出是图章,但是艺术性还是不行的。刻过几方印之后眼睛不行了,也就没再刻了。
⒀您在生活中有什么业余爱好?喜欢旅游或者烹饪、运动吗?
我是很喜欢旅游的,以前去过四川的眉山、长江三峡、香港、大庆几个地方,现在年纪大了,再出门就不方便了。说起来做饭,我做的年糕是很拿手的,是我老家那边的一种甜食。做这个年糕要用黄米面,还有大枣、小枣,加上糖放在一起蒸。家里只有我会做这个,以前每次我做年糕,大家都很喜欢吃。
⒁您认为自己最宝贵的一件东西是什么?是作品吗?
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最珍贵的还是给我的这些荣誉。对于荣誉我不能去居功和沾沾自喜,但是我非常珍惜它们。有的荣誉仅仅是一张证书,一张纸,但是它代表了我勤奋努力的过程,没有虚度时光。
⒂在工业水平发达的今天,当年手工雕刻的深厚积累对现在的美工雕刻有什么贡献?
手工雕刻已经不是当年辉煌的样子了,现在都使用激光雕刻,以前的雕刻工具也基本不再使用。但是雕刻的基本用法,比如点、线的使用,依旧延续了手工雕刻的基础。
⒃几代人民币上都留下了您的印记,几十年都面对、使用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感受?
其实没有说看着它就会想这是我刻的作品,就是钱。蓝色的是100块钱,绿色的是50块钱,该付多少钱就拿给人家,生活中对钱不会有作品这个概念。但是家里人会觉得很自豪,有时候会和别人说这是我亲戚刻的作品。
本版文/武冰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