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1 发表于 2025-10-18 09:59
威县教育局敛财1000万打算干啥用?
河北威县前不久公开招聘择优录用191名应届大学生充实到全县中小学的教学一线。新教师工作不久后,欧博allbet校方就要求他们捐三到五万元的“捐资助教款”,换取正式编制。不少新老师说,如不捐款,就不能再教书。这不就是所谓的“卖官敛财”么?而且魔掌伸向了刚要进入教师行业的新教师。这和生意场上的商人作为何异,哪里还有一点职能部门履行政务的样子?这样的当地教育局留它何用?哪还有一点尊重教育的影子?

胡乱作为 教师被捐款是咋回事? 可威县教育局的做法是教育之祸
捐钱换编制是公然卖岗位

招聘教师“被捐款”
只有交了钱,你才能入编,否则那是白考,一分钱不值,弄得你一腔热血还不如烤红薯的价值大!这些孩子们真是无奈呀!既是学校层层把关招聘进去的,教学质量又在众老师中有的一拼,何苦如此呢?真替现在的孩子,老师担心!我们的学校究竟是不是在挑选教书育人的老师呢?
“先捐5万后入编”是哪门子规定?
笔者认为,欧博百家乐教师“上岗费”、上学“择校费”、就业“风险费”等,都是“权力货币化”的真实写照。很显然,如今的一些部门、官员不是将公权力用作为民服务,而是作为谋取私利、寻租自肥的工具。也就是说,权力成了市场中的商品,甚至明码标价。
相关阅读


复兴调查
权力货币化 自愿的捐款为何要暗箱操作? “捐款”活动必须曝晒于阳光下
假如“被捐款”阳光化操作

强迫新聘教师捐款,一碗饭里加只苍蝇
千方百计促进应、往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上升到道义担当层面。各地、各部门理应多为他们创造就业岗位,寻找就业机会,提供就业便利。万不可借机加价、筑台,将好端端的一碗饭糟蹋成垃圾。
索捐遮不住权力寻租的私处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清朝的“捐官”,你捐多少银子,就给你多大的乌纱帽。如果非要说河北威县的新版“捐官”有什么”进步”,就在于他们还不敢像清朝官府那样公开拍卖官位,还懂得遮羞,千方百计扯来“捐资助教”、“自愿”等几块幌子,遮住他们权力寻租的私处。
就这么完了? “被捐款”不能一退了之 不严惩当事人就难以彻底杜绝这类问题
河北威县191名教师“被捐款”,岂能一退了之

“被捐款”不能一退了之
现在,威县县委、县政府显然是在睁一眼闭一眼的纵容这一丑恶行径,这既不是真正反省的态度,更无法体现负责任的精神。不在这件事情上严惩当事人,真正引起官员们的反思和警醒,就难以彻底杜绝这类问题,今天的“被捐款”退还了,明天各种“被自愿”的事情还会照常发生。
教师被捐款事件不能退钱了之
现在,威县县委、县政府显然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这一丑恶行径,这不是在真正反省,更无法体现负责任的精神。不在这件事情上严惩当事人,真正引起官员们的反思和警醒,就难以彻底杜绝这类问题,今天的“被捐款”退还了,明天各种“被自愿”的事情还会照常发生。
往期回顾


本期责编:
“被捐款教师191人”,按每人最低3万算,这笔钱就是600万。如果按5万算那这笔钱就将近1000万。威县教育局打算拿这笔钱干什么?如果公款吃喝都能算贪污,那这又算什么?1000万,我想威县教育局是肯定不会拿它做希望工程之用的。
张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