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7 发表于 2024-10-16 00:34
原创 在58年毛主席探班剧组时,欧博abg亲切接见的“红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2024-07-21 10:32
发布于:天津市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1958年,这首脍炙人口的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随着一部电影的播出,风靡了整个中国。
想必不少60后、70后也都看过这部电影——《红孩子》,它和后来的《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一样,是一部讲述在战争时期,几个孩子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儿童电影。
其中,饰演主要角色“细妹子”的小演员宁和,曾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两人交谈的照片还被摄影师拍了下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宁和,出生于1945年,在参与拍摄《红孩子》时才不过12岁。
当时,宁和刚从北京什刹海游泳池出来,就遇到了《红孩子》的副导演李华。宁和长得漂亮,尤其是那双大眼睛,像会说话一样,因此一下子就被李华看中,带进了剧组。
宁和是剧组中年龄最小的演员,不过当时主角团的六个孩子中,最大的也才17岁,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孩子,没有吃过什么苦。
于是导演就带着孩子们到井冈山、瑞金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让他们亲自走过崎岖的山路,欧博官网给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革命斗争的艰苦,从而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当年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整个剧组都下了一番苦功夫,力求在各个方面上都做到完美,这也是如今的“抗日神剧”不能与之媲美的根本原因。
1958年2月,电影的拍摄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就在导演苏里指挥着演员们拍摄最后一场戏时,一个工作人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厂领导通知!今天会有重要领导来视察,到时候你们准备一下,重拍一场戏给领导看看。”
苏里有些不明所以,长春电影制片厂经常有领导来视察,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这工作人员这么紧张做什么?
苏里于是继续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的工作上,并没有表现得过于重视。
上午11点,摄影棚的大门缓缓打开,室外的冷风倏地吹了进来,让一些工作人员不由得侧目看去——
只见一个身穿深色呢绒风衣,戴着一顶灰色帽子的男人走了进来,在他身后的两人,分别是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和制片厂厂长亚马。
苏里全神贯注地看着监视器中的画面,小演员们也各自沉浸在戏中,并没有发现来人。
突然,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声:
“毛主席来了!”
现场顿时一阵骚动,纷纷往来人的方向看去。
“毛主席!毛主席!”摄影棚里众人惊喜的声音此起彼伏,空气里顿时盈满了喜悦的气息。
毛主席微笑着走近众人,在厂长为其简单介绍了导演、摄影师等人后,亲切地开口道:
“要多拍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片子,我看这个《红孩子》就很好嘛!”
说着,便握上了苏里的手,轻轻地晃了晃。
这是苏里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毛主席,他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心中仿佛也注入了一股暖流似的。
随即,毛主席便问候起了现场的孩子们,
“你们都是长春人吗?”
“是北京的!”“我也是北京的!”孩子们兴奋地回答了起来。
毛主席又看向了离自己最近的小姑娘,大手慈祥地搭上她的肩膀,笑着问道:
“你呢,你叫什么名字啊?”
因为太过激动,宁和的小脸显得红扑扑的,她响亮地答道:
“报告主席,我叫宁和!”
“你今年多大啦?在哪个学校读书?”
“我12岁了,在北京大木仓小学读四年级。”
小姑娘个子矮,毛主席在与她说话时,便自然地微微低下头去,脸上始终带着温和慈爱的笑容。
一旁的摄影师于祝明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立即拿起胸前的相机,将这个宝贵的瞬间记录了下来。
毛主席听到快门声,还轻笑着说道:“你们这是把我也当电影拍啦!”众人都被毛主席的诙谐逗笑了,现场的气氛说不出的融洽和谐。
毛主席和宁和的这张合影被保存了下来,刊登上报纸后,还印成了年画,公开发行,又引发了老百姓的一阵热议。
大家在感叹毛主席平易近人的同时,也深深羡慕着宁和,希望自己也能受到毛主席的亲切问候。
电影播出后,宁和一时间名声大噪,但她并没有受其影响,而是选择回到了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1972年,27岁的宁和再次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中,默默无闻地做着幕后工作。
而这一做就是近30年,宁和几乎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影视行业,尽管名气不大,但她却始终淡泊知足。
毛主席当年的几句问候深深地镌刻在了宁和的心中,直到几十年后,她依然记得当年毛主席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而从宁和在电影事业上的坚守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毛主席对其的深远影响。
伟人的一生波澜壮阔,受其影响的也远远不止宁和等人。如今伟人已逝,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存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影响着受其恩泽的每一个中国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